這令我想起你的專業:表演。好萊塢戲劇指導伊萬娜‧查伯克《表演力》 (The Power of the Actor::The Chubbuck Technique) 一書中所提出的表演方法湊巧證實了這點。
於這所謂的The Chubbuck Technique步驟中,她要求演員一一審視並確立劇本中角色的「總目標」與「分場目標」;
而這所謂目標,並不適合過於複雜、理性(舉例:透過對反物質理論的重新詮釋與理解,取得關鍵武器,擊殺敵人,並拯救瀕臨破產的公司);而必須簡單、直覺,並與角色的個人情緒需求相關(例如:「救回被歹徒綁架的女兒」、「挽回前妻」或「獲得父愛」)。
唯有如此,演員的表現才能充滿生命力。
這說法相當有趣。我的看法是,The Chubbuck Technique這樣的表演理論其實預設了一種對人類的判斷──
於極端戲劇情境中,人是非理性的;
而在此非理性情境中,人或許才真正成其為人。
是這樣嗎?或許真是這樣──
它至少部分正確。
容我以自己的慣用語言重述之:
是啊,難道不正是那些偏愛、癖好、缺陷、弱點,使我們生而為人,並且有異於其他人嗎?
──〈伊格言對談鍾瑤〉(待發表)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IaIpsfHAQ0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
#伊格言
#小說
#噬夢人,《TDD噬夢人》
#零度分離,《TDD零度分離》
#噬夢人宇宙
#IG:egoyanzheng,https://instagram.com/egoyanzheng/